电话:0551-62672521
Q Q:455743647
邮箱:455743647@qq.com
网址:www.aamei.org.cn
省商务厅外经处处长戴传裕在第二期江淮机电大讲堂上的发言
发布日期:2015-06-03 11:17:25
二、我省“走出去”的现状
1、2014年全国“走出去”情况:
对外投资合作。2014年全国对外投资为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
对外工程承包。2014年全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421.1亿美元,合人民币8000亿元,同比增长3.8%,新签合同额191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对外劳务合作。2014年全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6.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3.5万人,同比增长6.6%;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26.9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29.3万人。2014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00.6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5.3万人。
2、2014年安徽省“走出去”情况:
对外投资合作。对外投资从“十五”后期开始加快发展,到2014年底,全省企业累计对外投资32亿美元。2014年对外投资4.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三成;今年一季度,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同比分别下降4.4%和10.9%.从主体对伍、业务规模和市场覆盖面看,我省“走出去”业务仍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短板。全省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00家,新增对外投资企业56家;境外跨国并购渐趋活跃,全年并购投资额占总量的36%,其中民营企业的贡献巨大;欧美渐成我省企业投资热点,全年对欧美投资占全省总量的40.2%。今年以来,对外投资热潮涌动,一季度协议对外投资4.4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实际投资1.8亿美元,同比增长514%。
对外工程承包。2014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新签合同额26.7亿美元,下降2.9%。
对外劳务合作。全年外派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1.8亿美元,外派劳务14036人,同比分别增长0.2%、11%。
3、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安徽外经业务逐渐形成以下特点:
(一)承包工程长期稳定发展,骨干企业业绩突出。
2013年安徽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首次突破30亿美元,其中总承包合同金额超过50%,市场范围覆盖90多个国家。2014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2.2亿美元,增长10.7%。其中安徽建工集团(安徽水利控股股东)、安徽外经建、合肥水泥设计院等3家企业跻身国际承包商225强,合作方式也逐渐由土建施工发展成为EPC总包,工程与投资相结合等高端方式。
(二)对非投资集中,资源开发占比高于全国。
2013年,安徽对非投资达4亿美元,赴非投资皖企达23家,足迹遍布非洲14国,皖企对非洲的投资额已占到全国对非投资总额的10%,紧盯“中非工作化伙伴行动计”发展时机,加快推动我省在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以合作区为平台,转移我省产能过剩情况较严重的汽车、建材、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业。
(三)企业“走出去”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
单个“走出去”企业面临着市场信息缺乏、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关联度大的产业向境外直接投资,通过产业间供求关联、技术关联和竞争关联交叉作用发挥波及效应,推动提供相关投入要素和配套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升级。比如奇瑞汽车目前正在建设的巴西汽车工业园,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万辆整车的产能,该项目带动了奇瑞在国内的10多家汽车零配件配套公司转移到巴西投资。奇瑞汽车巴西汽车工业园项目既充分体现了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又规避了贸易壁垒,也是外经和外贸有机融合的典型案例,同时,该项目也是我省打造“走出去”联盟、鼓励企业抱团出海的成功示范。加快推进奇瑞汽车在巴西的汽车工业园,省外经建在莫桑比克贝拉建设的经贸合作区、省农垦在津巴布韦的农业合作项目建设,借助合作区这一平台,以企业联盟形式抱团“走出去”,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提高“走出去”企业的组织化水平。
(四)本省促进“走出去”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为推动我省企业“走出去”,制定了《安徽省“走出去”企业激励办法》、《安徽省“走出去”跨国经营人才培训计划》、《安徽省对外投资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落实《指导意见》的配套措施。组织企业申报了2014对外投资合作专项资金。组织行业领域专家编写了《安徽省“走出去”工作实务手册》,对“走出去”审批流程和促进政策进行了分类梳理,精选了部分经典“走出去”案例,为全省“走出去”企业提供借鉴参考。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去年我厅将1000万美元以下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备案核准下放到各市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后,今年一季度,我厅又将1000万美元以上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备案核准下放到各市商务主管部门办理,而且除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全部实行备案管理,进一步促进了“走出去”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