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探索进出口机电产品风险管理模式

发布日期:2015-12-25 11:55:28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机电产品进出口大国,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也在逐年增加。电子信息产品、重型机械等进出口机电产品是“出入境维修”的主要产品,其返修率约在1%至3%,仅此类产品就是一个产值约60亿至180亿美元的产业,已成为一个可观的产业链。出入境返修产业在我国具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但对这些返修产品如果检验把关不严,部分“洋垃圾”可能会借入境维修货物的名义进入国内,不法企业将入境维修旧机电产品换成全新产品复出口,而旧机电产品则留在国内使用甚至直接丢弃,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

 对健全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风险管理模式问题分析进行研究。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实施决策、检查五方面内容。将风险识别、评价技术引入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的检验,采用定性、定量两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检验监管过程中已知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发生的几率和危害进行客观评价,预先发现问题,选择并实施适当的检验监管措施,消除隐患,有效地控制风险。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风险管理应重点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进行关键技术和政策研究,包括风险管理理论研究、风险管理技术系统研究、《巴塞尔公约》相关准则研究和我国商务、海关、检验检疫相关政策取向对比研究;二是进行风险管理模型和监管规范研究,包括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的业务流程分析和模型建立,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风险管理模型、体系架构和具体监管规范制定,结合实际对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全面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对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风险管理模式的思考。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风险管理不同于企业个别风险管理,需要对各种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风险进行统一、集中的识别、排序和控制,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保证检验监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基本程序包括:收集风险信息:一是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包括收集国际技术法规、日常检验监管、CIQ2000统计等多种渠道获取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质量信息;二是通过对收集的风险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将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风险信息分为Ⅰ类(特别重大)、Ⅱ类(重大)、Ⅲ类(较大)和Ⅳ类(一般);三是对采集的Ⅰ类(特别重大)和Ⅱ类(重大)风险信息及时报送上级风险管理部门,对其他风险信息应当评估后报送。

 开展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一是进行风险识别。主要是识别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管过程中出现偏离预算结果(不安全后果)的可能性,风险的大小、严重程度和带来的损失大小,包括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备案的风险、技术规范方面的风险、检验检疫能力的风险、监督管理方面的风险等。二是进行风险分析。按照风险分析理论,结合检验监管实际,一般可采取三种分析方法:专家调查分析法、风险解析法、风险综合评价法。三是根据业务特点制订风险准则,按照风险性质、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风险评价。根据风险信息类别组织评价,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风险准则对比,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得出评价结果,提出风险处置措施,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报送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对各单位评估的Ⅰ级(特别重大)和Ⅱ级(重大)风险进行确认,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会议确认。各单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实施风险识别、分析、评价,以便对新的风险和变化后的风险重新评估。

 风险处置。一是制定进出口维修机电产品风险处置方案。根据风险评估情况,针对Ⅰ级(特别重大)和Ⅱ级(重大)风险,制定风险处置方案(风险处置方案包括风险处置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需的资源,处置流程,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采取的具体处置措施)。二是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按照《检验检疫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的要求制订预案,对突发风险事件应当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三是根据风险情况,发布风险预警,提醒有关单位防范风险。相关单位应当立即采取风险处置措施,必要时可以请求上级或同级部门协助,直到预警消除。

关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