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安进:江淮汽车要做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石

发布日期:2015-01-22 15:14:46

从简陋的地方小厂,逐步成长为集商用、乘用、动力总成、新能源为一体,国内唯一一家产品线最齐全的综合型自主品牌厂商,安徽江淮汽车2014年5月20日迎来了建厂50周年庆。55岁的安进,江淮集团的掌托人近日在媒体围绕“转型”、“锈蚀门”、“新能源”这些热点话题的追问下表示:“江淮要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石,而不是鲜花和旗帜。”

“4547”战略

从当时的巢湖配件厂,到如今规模的汽车大集团,江淮用了50年,正如安进所言,“这一路走来,确实不易。”江淮早期面临的苦难主要是缺少设备、厂房,而今摆在江淮面前的是,选择何种发展路线。没有设备、厂房,江淮人齐心协力自己动手,总归可以丰衣足食;而如何规划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战略,却是江淮抛给安进一个人的棘手难题。一个正确决策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价值,反之,则可能会让企业一蹶不振。对于这一点,安进的认识或许比谁都要深刻。

从国家“十二五”战略实施至今,宏观经济形势,用户需求特点,行业竞争态势以及政策约束条件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就是说,企业发展的节奏必须要和国家的整体战略高度趋同。那么新形势下,江淮到底应该想什么方向发展,预示巨大商业价值的转型战略又是什么。对此安进给出了他的答案。

安进把江淮的转型归结为“4547”法则。第一个“4”是指“四句话纲领”:以效益为中心,以战略为导向,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5”是指“五个有”的经营方针,即有效益、有技术、有品质、有特色、有规模;“4”是指“四个转变”即从竞争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变,从技术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从制造导向向营销导向转变,从销量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7”是指在“十二五”期末,实现70万两的销售目标,其中商用车至少45万辆。

那么这一战略的市场成效究竟如何,安进介绍了2013年的业绩:去年,江淮汽车销量为49.6万辆,同比增长6.59%,销售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5.5%,利润比销售收入增长得更多,在自主品牌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江淮整体呈现利润增幅>销售收入增幅>销量增幅的势态。这种“江淮模式”也符合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思路。

从产品到商品再到服务

不管是德国、美国还是日本、韩国,所有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都会经历从最初的技术开发,发展到产品开发,最终过渡到商品开发三个阶段。而中国汽车工业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自主品牌仍停留在产品开发阶段,沉迷于先进技术的机械集成,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忽略的客户的原始需求。安进毫不讳言:“之前的江淮也是如此‘人云亦云’,别人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而现在的JAC已经走出了这个误区。”

“靠降价、靠促销提高销量,那是自欺欺人。”安进说得很直接,“瑞风为什么这么多年,经久不衰?归根到底,还是它的各方面都贴和了消费者的需求,对客户有使用价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这也正是江淮为何启动“瑞风+和悦”乘用车双品牌战略的原因,它将集中优势资源充分发挥这两个品牌的影响力,也重构了江淮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模式。

提到这一步的转变,就不得不提去年江淮的“锈蚀门”事件。“表面上的原因是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出了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工艺体系不成熟,经营理念和实际操作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在我看来,这一点比前者更严重。”安进说,“如果当时消费者提出问题之后,我们能及时拿出解决方案,及时纠正,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负面影响。归根结底,症结还是没能深入到客户前沿,这样的话,内部搞再多的标准体系也无济于事。”在安进看来,对于那次事件,江淮学到的远比付出的多。

从产品到商品再到服务,江淮正在一步步蜕变。

商用车是根基

江淮要做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石,而江淮的基石是商用车。所以安进在去年确立了江淮“做大做强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的发展主线。

“从轻卡到底盘,包括正在发展的重卡,都是江淮的优势资源,更是江淮吃饭的本钱,在这些细分市场上,江淮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安进把商用车看成江淮的“脊梁”,“也正是因为有商用车作为基础,江淮的乘用车才可以一点点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反过来,无论乘用车有多么困难,只要商用车还在,我们就能坚持把乘用车的研发做下去,并且做精做优。”

其实,很多业内人士质疑江淮的产品线过长,但是,在安进看来,只要有利润,有效益,并且江淮有能力做的,都可以尝试。皮卡、高端轻卡、物流专用车……这些都在安进的规划之内。

虽然江淮的乘用车业务起步晚,不久前又遭遇了那次危机,但是从安进对乘用车市场发展脉络的认识上看得出,他对江淮的乘用车是有信心的。乘用车未来竞争是什么?安进认为,未来乘用车不再是车型的竞争,而是安全、节能、环保和服务的竞争,“这也是江淮下一步的战略重点。”安进说。

不比其他汽车企业善于用合资换技术,江淮的很多研发成果都是自己“生干”出来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封闭。“早在2005年,江淮就在意大利建立了研发中心,和世界知名研发公司保持长期合作,在任何一个时间段内,江淮都有不少于100人的技术团队在国外和这些先进的研发机构打交道。”安进说起这些便止不住,“这种方式的对外合作会让企业有更多的话语权,国外的企业看到你有这样的能力,才会尊重你,才会把优质的东西给你。”当然,这些工作的投入也是不菲的,据介绍,2013年,江淮的研发费用超过12亿元,不过,在安进看来,这是值得的。

采访最后,安进说,最近想抽时间,带团队去北京登一次长城,看一下真正的基石是什么样。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不久的将来,江淮既可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石,又能成为旗帜,一面引领自主品牌转型变革的旗帜。

关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