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2018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发布日期:2018-01-10 09:46:16

2017年,我国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初显,工业生产超预期回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效益明显改善。赛迪智库认为,2018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回暖,我国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将加速向纵深推进,工业经济将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工业发展质量将稳步提升。

对2018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将加速向纵深推进。首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社会各界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将有助于改善工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外部环境。其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主体不断涌现,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将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然后,新技术新业态正加速向传统产业各个领域渗透融合,将推动工业领域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二)工业发展质量效益会稳步提升。首先,宏观经济将保持稳中有进,市场需求回暖对工业生产形成稳定的带动作用。其次,“放管服”改革、降成本政策将继续推进落实,新旧动能转换将加速推进等都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创新动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此外,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产品供需将达到新的均衡,工业品价格涨幅将回落调整,企业利润增速也会小幅调整。综合看,工业企业利润涨幅可能会放缓,但发展质量会继续稳步提升。

(三)工业投资增速有望企稳回升。一是促投资政策密集出台,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向工业聚集,带动民间投资增长。二是新兴产业投资快速扩张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将带动制造业投资企稳回升。此外,美国等发达国家正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吸引制造业回流,增加我国工业投资不确定性。综合看,2018年我国工业投资增速有望企稳回升,预计增长3.5%—4.5%。

(四)工业品消费继续稳中向好。受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取消、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和双积分政策、房地产限售限购限贷政策等影响,汽车、石油及制品、家具家电、建筑及装潢材料等传统消费将稳中趋缓。但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等加速兴起,不断释放新的消费潜力。预计2018年我国工业品消费将继续稳中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五)工业企业出口将继续回暖。全球经济复苏、“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深入推进都将带动我国工业出口,但全球货币紧缩、贸易摩擦频发等一定程度会抑制我国出口。综合看,2018年我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将增长7%—8%。

(六)工业经济将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从供给侧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将更加深入,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效应将加速释放,工业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提升;从需求侧看,工业投资增速有望企稳回升、消费将稳中向好、出口将继续回暖,都将带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整体看,2018年我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在6%—7%区间稳定运行。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供给体系质量与消费升级需求不匹配,加剧结构性供需失衡。一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自2010年以来,我国稳居全球制造业产出第一大国,有100多种消费品产量居全球首位,但我国却是高端消费品进口大国,2016年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有77%发生在境外,“弱品质”成为我国高端购买力严重外流的主要因素。二是自主品牌建设明显滞后。我国机械领域的品牌与世界级品牌仍有较大差距。

(二)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不深入,拖累工业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一是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新产业新技术对传统工业企业的改造提升效应不能充分释放。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技术在出行、旅游、餐饮、金融等领域释放巨大新动能,但与工业经济的融合程度还亟待提升。二是工业企业智能制造理念没有落地生根导致智能化设备利用率不高、效果不明显。

(三)工业领域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烈,影响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工业领域民间投资吸引力和活力都远不及其他领域。自2013年以来(2016年除外),工业民间投资占民间投资总额比重逐年下降且下降幅度有扩大趋势,增速持续低于民间投资总额且差距明显扩大。二是民间投资依然是工业投资的重要支撑。自2013年以来(2016年除外),工业民间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逐年提高,但提高幅度有所放缓;增速持续高于工业投资增速,但领先幅度明显收窄。综合看,如果工业民间投资增速不能企稳回升,工业投资增速也很难企稳,工业发展后劲堪忧。

(四)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不充分,削弱我国产业竞争力。一是资金等生产要素脱实向虚,影响实体经济的创新动力。今年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2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有明显提高,但仍低于2011年12.5%的平均增长水平;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自2011年以来逐季下降,三季度末已降至6.66%,较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二是经济结构脱实向虚,削弱产业竞争力。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5%,远远超过英、美、日、德等经济体。而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降至29.4%,已低于预警监测30%的标准。长此以往,将导致过度金融化和产业空心化,进而影响我国产业竞争力。

(五)出口面临国际环境不乐观,挤压我国工业品出口空间。一是全球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挑战。虽然全球经济正在改善复苏中,贸易投资活动有所回暖,但仍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加剧等众多干扰因素。二是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中国是美国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中美贸易不平衡始终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难题,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仍存变数。三是制造业领域贸易摩擦加剧,推升我国工业品出口成本。2017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先后对我国发起232调查、301调查及双反调查,对我国相关行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布,部分工业品将面临高额的惩罚性关税,出口成本大幅升高。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改革举措更加贴近实际,将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针对影响工业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还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改革创新,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坚持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多措并举,激发企业投资活力;坚持错位布局,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同时也要把握住战略机遇,提高国际话语权,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改革创新,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一是强化质量创新意识。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鼓励企业快速适应和引导消费升级新趋势,支持提升生产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质量安全等水平。二是支持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定期制修订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和标准,加强质量政策引导和质量环境建设,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打造更多“百年老店”,努力提升品种的多样性、品质的可靠性、品牌的高端性。三是推广实施智能制造模式,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鼓励企业推进制造过程、制造装备和终端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二)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是多方式、多渠道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智能化改造。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咨询服务、交流合作、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企业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的指导和引导,切实提升生产效率,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二是大力培育第三方系统解决方案商,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加快培育一批既掌握核心技术,又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实战能力的第三方系统解决方案商,为传统制造企业提供战略咨询、实施方案、关键装备、核心软件、数据集成等一站式服务,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提高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度。

(三)多措并举,激发企业投资活力。一是推进产融合作。发挥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和各类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向制造业关键领域的产业倾斜,深入推进落实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模式,助推实体经济与金融业良性互动。二是发挥政策合力。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增量奖励、PPP项目以奖代补等手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出政策“组合拳”。三是聚焦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通过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较低成本的信贷支持,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股权交易中心融资。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借全面推广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之机,进一步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加强工业领域国际合作,吸引外商来华进行制造业投资。

(四)错位布局,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一是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释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的政策红利,稳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二是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重点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错位发展新兴产业的配套产业链环节,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的聚集,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三是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配合,建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资源在区域内、区域间的有效流动,实现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带动传统制造业、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五)把握机遇,提高外贸竞争新优势。一是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培育产业新优势。鼓励我国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利用全球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培育产业新优势;推动钢铁、水泥等行业跨境投资,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二是实质性推动自贸区谈判进程。加紧推动RCEP、FTAAP、中日韩、中斯、中格、中马等自贸协定达成,梳理与各国之间的谈判清单,明确不同框架下的敏感行业和敏感产品,提升谈判的精细化程度。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课题组。


关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