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51-62672521
Q Q:455743647
邮箱:455743647@qq.com
网址:www.aamei.org.cn
抓循环经济 促产城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16-07-12 10:25:36
“释放潜能、化解矛盾、顺应规律需要重构科学合理的中国城市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等单位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4次报告》指出,重构中国城市体系应确立“经济竞争力强、社会凝聚力强、环境永续力强”三个目标价值。其中,城市体系的规划要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过程中保护环境,进而可持续地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可以认为,在新型城市体系重构中,发展循环经济是应有之义。
那么,在城市新体系建设,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循环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日前,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指导、《北京参考》和《中国名牌》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第十一届循环经济论坛”上,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余钟夫指出,把循环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这两个关键词放在一起是别开生面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重要的是要有循环经济的思维。循环经济的思想精髓就是可持续发展。简单理解,新型城镇化就是绿色的、集约的、可循环的发展方式。循环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共同点就是可持续。所以循环经济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意。
“生态文明导向”时代开启
围绕“循环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论坛主题,与会专家指出,随着环境保护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当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那么,应该如何诠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意”所在呢?中国环境科学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总监夏青认为,人的幸福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已经成为世界共识。欧美的绿色潮流就是以此为标准。在城乡可持续发展上体现“新”字,就必须体现循环经济,也就是资源利用最优化的问题。现在提倡绿色循环经济,在提高人类创造财富能力的同时,必须兼顾资源利用最优化、人的幸福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这“三化”。
夏青强调,循环经济不能总是停留在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提法上,要变成绿色循环生产力才有力量。绿色生产力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绿色循环生产力是要连接生活、生产、生态的融合,最后形成绿色循环生产力。模式创新的核心是突出资源利用最优化,提出的概念是从摇篮到摇篮。比如餐厨废物做成土壤调理剂,再回用到土壤。
国务院近日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据统计,2015年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世界主要国家都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城市病,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人口膨胀、经济不协调的问题集中涌现。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以人为本、经济生态、“五位一体”的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彻底摒弃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城市化道路。
那么,绿色循环经济如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程会强认为,在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在城市病集中迸发的时期,循环经济的作用更加凸显。循环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是从小循环到中循环、大循环逐渐演变的过程,通过企业内部工艺流程改造-资源再生体系构建-园区共生体系构建-社会大循环的构成,是由小到大的涟漪效应,是逐渐扩大的过程。循环经济是通过产业集聚实现资源、土地的集约,以及人才、信息、装备、服务设施的集约发展,在集约的基础上实现优化组合,最终从生产型的循环经济到服务型的循环经济,对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因此,应该实现“从物质到人、产业链条到体系”的升华,构建与新型城镇化相融合的机制和模式,形成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的新模式。程会强指出,循环经济自2004年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经历三个不同阶段,目前正进入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新时代。
加快拓展“一体两翼”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型城镇化与循环经济融合是新要求。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迅速地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城乡格局、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结构,对世界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十三五”循环经济科技创新,要根据工业、农业、城镇不同领域的要求,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路,针对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确定技术发展方向。
程会强指出,我国“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循环经济重心还是放在工业循环经济领域,典型模式是体现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方面,工业循环经济的产业模式相对成熟。进入“十三五”阶段,比较薄弱的是两端。
如果以工业作为主体,前端的农业和后端的服务业是“十三五”期间要大力推进的循环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是“十三五”期间应该着力的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他认为,在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循环经济应该拓展“一体两翼”。前端向生态农业拓展,后端向文化创意产业和服务业拓展,使循环经济从生态领域向流通、消费领域自然延伸,实现循环经济的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常态化。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谢绍东认为,在我国,资源和城市社会功能高度集中,城市规划可以借鉴国际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验与意见。目前国际上归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有九个特点:推进紧凑型社区;混合用地;创造一系列的居住机会和选择;培养社区归属感;保护开放空间、农田、自然之美与重要的环境地区;提供多种交通选择;创建适宜散步的社区;制定具有可预测的、公平的、合算的发展决策;鼓励发展决策中的社区协作。这些都与循环经济的思路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