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国产消费电子开启“大航海”时代

发布日期:2016-05-23 10:35:20

  今年以来,随着日本企业在家电、手机等生产制造领域的不断淡出,以及韩国厂商增长乏力,一个属于中国消费电子企业的大航海时代正在到来。以华为、TCL、酷派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军团,正乘势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布局。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出海”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中国厂商进军海外市场还需克服哪些短板……这些话题也成为业内共同关注的焦点。

  超越三星并非遥不可及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TCL快速发展,其中一个因素就是TCL海外业务增长很快。去年,TCL海外业务增长28%,在TCL集团42亿元利润当中的贡献差不多占到47%。

  从企业的平均竞争能力来讲,国内企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是超越三星这样的消费电子巨头已经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现在来看,也许10年或15年,在大部分产业里面,中国企业的综合能力和这些国际标杆企业将不相上下,像日本家电企业的整体衰落在十年以前就没人敢相信。从品牌建设来讲,中国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也直接从产品的定价方面体现出来。像国内比较成功的华为手机尽管做得很不错,但其主要的盈利还是来自于国内,在海外,华为手机和TCL所面临的处境一样,都卖不出很高的价格,很难和苹果等品牌竞争。

  技术创新是企业国际竞争利器

  过去一年,华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增长比较快,尤其在西班牙、意大利、哥伦比亚等国家以及中东地区的增长份额都达到了10%甚至20%。2016年,华为有信心在这些国家有更大的增长。华为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挖掘创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华为利用平台的研发技术积累、质量管控能力及制造能力设计出了一批高端旗舰产品。

  华为不仅在芯片上有自己的技术,而且在拍照方面也有大量的基础技术。华为现在的17万员工中有45%是研发人员,过去十年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已经累计超过了370亿美元,并在全球设立了16个研发创新中心以及28个联合创新中心。这些既有实力和积累将为华为击破其他领域提供强大的技术和研发支持,让我们在全球竞争中走得更长远。

  企业出海可考虑价值链互补

  中国企业想要实现国际化的发展,首先要解决技术瓶颈,加大研发投入。另外,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品质。近年来被频繁提起的“工匠精神”,是中国企业对于品质追求的深刻觉醒。可喜的是我们看到部分国企正在重塑“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新形象。企业希望自有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可以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收购当地企业,作为子品牌,借船出海。

  国际化过程中还可以与当地品牌实现价值链的互补。以奥马为例,海外业务主要采用主流渠道和品牌合作的方式,而合作的核心观念就是价值链互补。在欧洲市场,不少企业在产业链上某些环节有取舍,这也是奥马的机会所在。比如有的企业剥离制造业,奥马就充当代工的角色;有的企业希望提高盈利能力,奥马就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

  产业发展健康标准是实现用户价值

  手机行业已经有20年左右的商业化过程。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产生了诺基亚和苹果这样的时代代表。但现在智能手机行业已经处于硬件高度同质化、低价竞争白热化的阶段,这对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乐视生态手机对智能机的颠覆,可以理解为“手机不只是手机,是提供内容和服务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衡量判断手机产业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应该是“产品和服务是否为用户带来价值”。乐视手机与乐视生态其他业务之间的协同恰恰是为消费者提供了“真正的用户价值”。乐视也正在将生态的模式扩张到全球市场。中国的企业创新力正在增强,乐视愿意在这个创新基础上去努力和实践,引领行业进入到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开拓海外市场的基础是技术与专利

  开拓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国产手机品牌的必经之路,以酷派为例,继去年海外销量翻番之后,今年海外市场的目标定为1000万部,同时秉承“聚焦、深耕、品牌、质量”的海外经营策略。品牌方面,大胆试水娱乐营销,在越南独家冠名大型综艺达人秀,并签约当地当红花旦。5月16日,更是在印尼雅加达举行2016酷派全球发布会,重磅发布酷派品牌旗舰产品CoolpadMAX,更借印尼当红天王ChiccoJerikho的代言,展示誓夺东南亚市场的决心。

  国产品牌进军海外市场要有底气,专利与技术是第一筹码,否则势必受到各种限制,甚至铩羽而归。截至目前,酷派全球专利总储备量超过7000件,商标和域名也在全球形成了完整布局。全球智能手机的未来在中国,未来全球的格局很可能是:非苹果即国产。

  海外业务不能成为国内的补充

  日本家电业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对制造业的精通,韩国家电业的崛起,是在制造业精益求精加上创新的速度。中国家电业无论在制造技术、质量管理、产品与模式创新还是智能化都已经全面赶超韩国同行,但在全球化方面是一个短板。

  日本、韩国的家电企业一开始就注定必须国际化,因为本土市场有限。中国企业是幸运的,有一个巨大的本土市场,但这也是软肋。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家电业更需要全球化。中国企业如果不能提高国际化能力,未来很难与三星、LG竞争。国际化一定不是锦上添花,海外业务也不能当成国内的补充,要把全球化当成生存的基本能力,才是中国企业真正领先的基本条件。


关闭
顶部